可信组件

武汉市葆春蜂王浆有限责任公司

版权归武汉市葆春蜂王浆有限责任公司   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武汉     鄂ICP备13014596号

人才招聘

招聘岗位

联系我们

公司地址: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工业园发展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大道8号
全国热线:400-804-1989
咨询电话:027-82848652
电商专线:027-61818067
电子邮箱:
RoyalJelly@baochun.com.cn

新闻资讯

>
>
>
生態蜜蜂養殖:幽谷密林裡的致富經

生態蜜蜂養殖:幽谷密林裡的致富經

分类:
行业新闻
发布时间:
2020/10/24
浏览量

 

生活在高魯山一帶的峨山縣岔河鄉謝札村委會的很多村民,世代保持著在自家房屋土牆上筑起蜂巢,誘蜂入戶的習俗。近年來,在90后養蜂達人龍水杰以及合作社的帶動下,謝札村規模化發展蜜蜂養殖產業,實現了蜂農脫貧致富。
近日,記者跟隨龍水杰步入位於海拔1856米的高魯山自然保護區,在雲霧繚繞的幽谷密林間開啟高魯山“探蜜”之行。


做好銷售 子承父業
龍水杰,謝札村黨總支委員、團總支書記。其自2017年開始從事中華蜂養殖至今,依托“今日頭條”、微信朋友圈等平台,幫蜂農帶貨,在蜂蜜銷售上鋪開一條線上、線下銷售路。
穿越密林近兩個小時,“探蜜”隊伍抵達養蜂基地。顧不得歇息的龍水杰穿上防護服,查看完蜂箱情況后熟練地將布滿蜜蜂的蜂框取出,那種心驚肉跳的畫面映入眼帘。
龍水杰說,自己從父親龍開學身上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本領。


今年55歲的龍開學,曾經是村裡的民辦教師。2009年到2013年,為供兒子龍水杰上大學,龍開學到外地打工至兒子畢業。通過反復觀察、比對,勤於思考的龍開學發現高魯山遠離農作物產區、植被覆蓋率高、野生蜜蜂蜂群多、蜜源植物豐富,這些優勢越發堅定了龍開學要把蜂養到高魯山去的信心。
2014年初,龍開學把50個木制蜂桶建在了高魯山密林裡。經過近一年的管理,他的實踐初獲成功,當年收入達3萬多元。


在外從事銷售業、旅游業的龍水杰,自父親蜂蜜上市開始,就幫其通過微信、QQ、抖音等平台進行銷售,並與多個省外養蜂達人結為蜂友。在與蜂友交流學習過程中,龍水杰借助網絡、書本等媒介,學習養蜂知識。
2017年,龍水杰回到謝札村,決心接過父親的養殖擔子,踏踏實實做蜂農。


科學養殖 增收致富
在父親原有經驗的基礎上,龍水杰發現高魯山誘蜂成功率很高,為擴大蜂場提供了必備條件。但是,傳統的蜂桶養殖法,抵御能力弱、蜂群容易流失,致使產量提升成為瓶頸。
在摸索蜜蜂科學養殖過程中,龍水杰不斷總結經驗,嘗試著把原有的木制蜂桶改為矩形箱盒,在為蜜蜂安好家上下功夫。因蜂箱的防護片對蜂巢入口進行了有效保護,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黑蜂等蜜蜂天敵的入侵概率。龍水杰將原有的50個蜂箱擴大至120個,改進后的蜂箱,每個箱盒有十個蜂框。龍水杰蜂箱裡的蜂框平均每個產蜜3公斤,一年收割兩次,蜂蜜產量喜人。


駐謝札村扶貧工作隊員田庭震認為,為蜜蜂安好家不僅是一項技術活,還需要經驗來支撐。
自2019年3月起,田庭震通過多次走訪發現,謝札村很多農民世代都會使用蜂桶進行傳統養殖。在了解到傳統養殖的弊端后,田庭震組織蜂農,在對蜜蜂養殖技術開展培訓的同時,採取走村入戶、開大會等形式進行養蜂政策宣傳,倡議大家採用蜂箱養殖法。


田庭震說:“蜂箱的使用提高了蜂蜜產量,對生態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。”
在田庭震的指導下,謝札村部分蜂農跟隨龍水杰使用蜂箱進行養殖,開始向新型養殖法轉型並成立了好瑪閣養蜂專業合作社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入會養殖戶30余戶,養殖的蜜蜂規模近2000箱,單戶產蜜量最多可達400公斤,全村蜂蜜產量近5000公斤。建檔立卡戶魯士榮、王順富依靠發展蜜蜂養殖產業,收入近2萬元,實現了脫貧致富。


龍水杰帶領大家在銷售路上不斷嘗試,摸索電商途徑。龍水杰說,下一步,想結合鄉村旅游資源,嘗試“專屬蜂箱認養服務”“割蜜體驗”等,吸引更多人關注農村土特產品。(沈杰)